学院动态

上海市政治学2023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互动”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


2023123日,由同济大学、上海市政治学会主办,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中国战略研究院承办的上海市政治学会2023年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互动”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逸夫楼和衷和楼举行,上海市各大高校80余名专家与同济大学师生200余人济济一堂,展开了一天的热烈而专业的学术研讨。

大会开幕式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门洪华主持。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程竹如教授、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郭定平教授、上海市政治学会名誉会长桑玉成教授等出席。

吴广明副书记代表同济大学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他全面介绍了同济大学的学科发展、 “精品文科”建设的发展历程、政治学学科建设取得的成就。针对会议主题,吴广明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治理的过程,在这个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中,国家治理必须同全球治理发生互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为学者们提供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巨大空间,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会、机遇,他期待与会专家就此命题为中国政治学自主性知识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程竹汝教授代表中国政治学会对本次上海市政治学会年会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值得深度阐发和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对象和事实基础是几代人共同创造的中国自身历史,这是与西方现代化理论最大的不同。政治学自主性知识体系建构主要有三个面向:第一,面向世界,面向他者的理论和实践并进行批判;第二,面向中国历史上形成的话语和知识体系;第三,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事实和实践。他代表中国政治学会祝愿本次会议取得丰硕成果。

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复旦大学郭定平教授发表学会年度工作报告。他介绍了上海市政治学会换届和新一届学会的年度计划,详细说明了新一届学会的年度工作,包括在上海市社联指导下加强学会常规工作、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参与学术会议以及上海市政治学会微信公众号的开通等,并对上一届政治学会打下的坚实基础以及前辈学者的关心指导表示感谢。

合影留念后,会议进入主题报告环节,上半场主持人为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党委书记蔡三发教授。

上海市政治学会名誉会长、复旦大学桑玉成教授以《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着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题作相关发言。桑玉成教授指出,对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解有三个基本点,首先是民意至上,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整个政治过程当中,应当充分吸纳、整合和尊重民意;其次是用政治过程的优化来促进政治发展,治理不能替代民主,但是治理的优化和治理的完善可以促进民主的发展;第三是从目的和手段的辩证关系上思考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目的的角度来说,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民主的中心词还是民主,这是不可改变的。但同时应当要把民主的问题应用到政治过程当中作为手段,来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政治过程,优化我们的治理。

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东华大学秦德君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逻辑与历史经验》为题作相关发言。秦德君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包括现代化起程、现代化进程和现代化新征程几个大的历史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包含了文明逻辑和经验性启示。首先,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是通过思想价值组织的凝练和组织民众来形成积淀,成为延续半个多世纪党和国家的一条主线,形成了比较强劲的领导力;第二,立足实际确立正确的现代化总体战略;第三,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优势;第四,确立以“人”为核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基点;第五,重视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变量;第六,把握历史主动,注重从战略高度综合统筹。秦德君教授认为,在人类现代化的历史途径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蕴含着文明发展逻辑、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高民政教授以《军事文明与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作相关发言。高民政教授认为,当下中国建设军事文明与发展文明军事事关国防军队建设改革发展方向与军事治理效能强军目标的实现,不仅是军事治理的题中之意和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也是国家治理的组成部分中极为特殊的重大问题,在当代世界发展军事文明与文明军事,也事关维护国际秩序、实现地区安全、推进和平发展、加强人权保护、民族生存、种族延续、人民幸福的议题,也是世界各国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和国家治理及国际社会推进全球治理的应有之意和不可或缺的必须面对的共同议题。

上海政治学会副会长、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院长门洪华教授以《应对全球治理困境的中国方略》为题作相关发言。门洪华教授指出,世界权力转移导致问题转移和范式转移,使得世界的变动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全球治理困境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出现的低迷与新兴大国持续增长,以及“全球南方”兴起所引发的一个不可转移的新的趋势。传统的治理机制难以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产生了治理体系的进程性困境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观念的对冲。门洪华教授认为,中国应对国际治理困境,应当进行总体的战略谋划,融入、变革、塑造是我们在新时代大战略的框架三个核心支柱。“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能够实现全面崛起的重要国际依托。

主题发言下半场主持人为上海市政治学会秘书长张树平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彭勃教授以《新时代的“中国之治”:国家治理问题与趋势》为题作相关发言。彭勃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国家治理转型为发展型治理,具体包含科层式治理、技术治理和非均衡治理三个方面。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建构上或者叫国家治理的模式确立上,治理策略、治理风格和治理负担三个层面值得总结和思考。彭勃教授提出,后三十年新时代国家治理有四个特征:游击队的正规化、兜底策略、技术赋能策略、政党与群众的再联系。彭勃教授认为,国家治理发展的前景应该从工具能力到体系性能力,从合法性基础、管理基础、组织基础等全方位建设,而不是只偏重于一个方面。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熊易寒教授以《民主的邀请:迈向政府和社会的价值共创》为题作相关发言。熊易寒教授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作为一种现代的参与式民主,主张公民切实参与到国家治理和公共决策的过程当中,它是一种治理导向的民主,体现了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原理,要打造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熊易寒教授详细讲述了上海市有关“价值共创”的相关案例,倡导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双向奔赴的民主,既是价值导向,也是民主导向。我们的民主需要在治理的过程当中实现再生产,需要政府和社会价值共创。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长聘教授吴新叶以《社区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路径多样化的检验与再出发》为题作相关发言。吴新叶教授通过对三个案例的比较分析,发现民主实现形式多样化理论在上海徐汇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社区实践中得到验证,同时还显示出一些颇具基层实践意义的特点。吴新叶教授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路径是多元的,既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复合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不断发展的实践形态,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持续互动和升华,党建引领功能发挥有赖于政治权威。

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高奇琦教授以《大模型技术的全球治理方案》为题作相关发言。高奇琦教授认为“大模型”已经无限地接近通用人工智能,就是我们经常讲的AGI。大模型技术需要全球治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它会产生非常强的全球外部性,对世界分工体系产生大量的影响;其次是生产力竞速的问题,各个国家的生产力竞争导致治理规则的准备不足;第三是应用非均衡性加剧各国冲突。高奇琦认为,应当采取谨慎乐观态度,重视大模型的强外部性与OpenAI的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多边主义是大模型技术的合理发展之路。

这次会议受到上海政治学界有力的支持,会议不仅扩大了同济在政治学界的影响,而且为学界同仁的交流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学术平台。本次年会下午分两个分论坛进行研讨,主题分别为“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互动的多重维度”和“多维治理研究的青年视角”,与会学者专家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第一分论坛“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互动的多重维度”在逸夫楼一楼会议室召开,第一单元主持人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周旺教授。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唐亚林教授以《置换与重构:帝国主义体系的终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为题作相关发言。唐亚林教授认为“国际秩序”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揭示了真实世界的规则秩序与西方国家的“双标”面目,全球化国家利益竞争时代与有限分工合作真相,以及帝国主义主导秩序下国际市场分工真相。随后唐亚林教授讨论了新世纪以来中国融入世界体系和推动世界体系变革的战略与策略,以及新型世界体系的建构路径。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孙力教授以《从军事治理看治理理论扩展的挑战》为题作相关发言。孙力教授指出治理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本质上反映了现代社会不同于以权威为中心的职能安排为运行模式,它涉及到不同权威体系下的共同事物的处理问题。他提出了军事治理在模式性扩展过程中碰到的三种挑战:第一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如何与治理结合;第二,治理网络化如何处理以既有等级为基础的运行模式;第三,军队文化与思想统一步调一致。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于洪生教授以《从基层治理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七组关系》为题作相关发言。于洪生教授提出应当站在历史交汇点的视角,以基层治理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应当从中国基层治理的历史经验来审视,包括20世纪的“莱西会议”、21世纪的“四议两公开”等,来思考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于洪生教授指出要处理好基层治理中的七组关系,包括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关系、社会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社区与单位的关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社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网络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等。

华东师范大学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张振华教授以《现代国家构建、中国特色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为题作相关发言。张振华教授通过比较政治概念与学术概念的差异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命名方式,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成立,必须论证中国式现代化是不同于既有道路的新类型,并有着超越中国情景的适用性,同时应当用比较政治经济分析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在于,它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因为它在既有政治经济体制内取得了社会长期稳定和经济发展奇迹。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新山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方位与动力特点》为题作相关发言。朱新山教授阐述了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讨论了五波现代化进程中典型国家的现代化特点与动力,包括理性官僚、国家、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等。随后,朱教授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并讨论了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的现代化动力。

该单元由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余敏江教授点评,他认为发言学者的研究领域广泛,思路开阔,涉及到国际政治治理、军事治理、基层政治组织等交叉学科领域,带来非常多的启发,并针对中国具体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随后,与会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第二单元主持人为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吴新叶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唐兴霖教授以《平台社会与人民中心》为题作相关发言。唐兴霖教授指出当代平台社会的发展迅速,同时存在诸如数字殖民主义等问题,亟待有效治理。而“人民中心”包含四方面内涵,即互联网发展和人民中心需求,新公共空间的规则供给需求,上下通达的回应性政府需求以及算法行政下的伦理赋能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易承志以《城市邻避冲突治理中的居委会作用何以发挥》为题作相关发言。易承志教授基于案例分析,详细阐述居委会的依势而动何以可能,邻避冲突的化解如何影响社区韧性以及化解邻避冲突的机制何以可持续等问题。易承志教授认为,居委会作为兼具行政性和自治性的角色为社区治理创造了制度性的安全冗余,依托居委会建立起有效的自治机制,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内源性涌动来回应公共政策的高位推动,应当构建信息传递与诉求沟通的渠道,能够更好地回应居民的情感诉求,强化居民的组织认同。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孙磊教授以《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伦理困境:罗尔斯〈万民法〉再审视》为题作相关发言。孙磊教授以“如何化解文明冲突”为问题关切,详细阐述了罗尔斯有关万民法的思想论述。孙磊教授认为,罗尔斯所描述的文明秩序呈现出一种“差序格局”,深刻反映出美式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现实困境。与罗尔斯所描述的单边普遍主义世界秩序相比,中国天下的世界秩序则体现为兼容性的普遍主义。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陶庆教授以《中国式政治科学现代化路径:田野中发现和发展政治科学》为题作相关发言。他提倡在田野中发现和发展政治科学,这一学术进路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意识形态的调查工作,二是文化人类学的田野作业,三是政治科学的田野调查,四是中外的经验与启发。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曾纪茂副教授以《社会治理领域全能主义传统再认识》为题作相关发言。曾纪茂副教授详细梳理了“全能主义”概念的基本内涵和演变过程,并从村居行政化、行业社会组织的双重管理等角度对社会治理领域的全能主义进行了探讨和阐释,随后曾纪茂副教授就全能主义传统的转型问题提出相应的看法和建议,包括培育新兴社会组织等。

该单元点评人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程亚文教授,他高度评价发言学者的研究,认为理论层面的思考和实践层面的观察在上述发言中均有体现。程亚文教授认为,人类社会和国家都在不断发展,已经产生了诸多颠覆性变化,以往的知识体系已经不适用,应当创造新的知识范式以适应时代需要。随后,与会学者就数字治理、基层民主行政化等问题展开了积极而热烈的讨论。

第二分论坛“多维治理研究的青年视角”在衷和楼1802会议室成功举办,上海市各大高校与会专家与师生聚集一堂共同研讨。第一单元的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赵吉主持。

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委党校上官酒瑞教授做了《从“离家出走”到“家园重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维度》的发言。上官酒瑞教授认为,现代化进程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也就是人的解放、摆脱束缚的过程,其中摆脱家庭的束缚是第一步,因而,现代化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历史进步运动,这是在器物——制度——文化的现代化过程中完成的。

上海市政治学会理事、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亮副教授做了《从“问题迭代”到“协同演进”:毗邻党建的逻辑转换及其治理网络建构》的发言。陈亮副教授总结出跨界“专项问题”治理、跨界“综合问题”治理两种毗邻党建的运行逻辑,并在专项问题与综合问题的结合中提出了政党引领型治理网络,为理解中国特色跨界治理实践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上海市政治学会理事、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葛天任副教授做了《国家能力升维:智能时代的国家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发言。葛天任副教授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国家能力是一个重要议题,国家工具论(组织论)、基础性权力、技术国家能力是国家能力的三重维度,在数字国家、数字社会之间可能存在悖论的前提下,需要防止如何提升技术韧性、反脆断等问题。

上海市政治学会理事、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郝诗楠副教授做了《从现代化理论到新现代化理论?》的发言。郝诗楠副教授运用citespace分析方法,从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两大数据库梳理文献,提出了西方现代化理论发展的背后是社会政治的变迁、中国的现代化理论研究是实践驱动的知识发现,并认为实践驱动的理论迭代有利于突破“现代化”的教条主义,而一种可能的新的现代化理论应该是拒绝西方中心主义,拥抱国家情境与时代背景的。

上海市政治学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王逸帅副教授针对第一单元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在她看来,第一单元的发言关注了纵向历史维度、横向跨界维度、本身问题层次维度,为现代化、多元治理等提供丰富的认识,并针对论文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建议。

第二单元会议由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翟桂萍教授主持。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周光俊副教授做了《分离主义政党对外交往的约束框架与策略选择》的发言。周光俊副教授在确认对外交往是关乎分离主义政党生死存亡和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一命题的基础上,从政党能力和政治机会两个维度讨论了分离主义者政党对外交往的约束框架,提出了攀附-同盟策略、绑架-枢纽策略、避险均势策略,并结合台湾民进党、苏格兰民族党和魁北克人党的案例进行了解释说明。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季程远副教授做了《政治信任与治理绩效:基于跨国实证的证据》的发言。季程远副教授认为,疫情期间不同国家的治理绩效是有差异的,但差异的机制并不是国家民主、领导人等,而在于政治信任,并结合使用10个大型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得出了更高的政治信任与更好的疫情治理绩效相关的结论,认为其中的机制在于更高政治信任带来更充分的公众合作,政府也将因为更正面的预期采取更快和更严厉的疫情感控措施。

复且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彭泽宇青年副研究员做了《国家安全视角下的美国国际高技术人才战略(2009-2022)》的发言。彭泽宇副研究员梳理了逆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高技术移民政策的转变,认为中美战略竞争改变了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人才战略,越来越体现在对国家安全的维护,并分析了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应对美国高科技人才战略的建议。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郭中军作了题为《比较视野下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路径与特色》的发言。郭中军副研究员在比较了亨廷顿、阿尔蒙德、派伊三种类别的政治现代化之后,批判性地从政治的道德要求、政府的能力要求、组织的科学要求三个维度提出了政治现代化的衡量体系,凝练了民主化、稳定化、有效化、合理化、专门化、扩大化等方面的指标,并由此提出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路径与特色。

上海市政治学会理事、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孙志伟副教授做了《技术竞合与产业流动:人工智能时代东道国与跨国公司的互动机制研究》的发言。孙志伟副教授谈及技术中性与竞争合作的非中性,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特征与非中性竞合会导致偏离中性,体现在产业结构规模与依附、人工智能投射能力增强、母国利益深度绑定等,并建议要将人工智能时代的非中性议题拉回到中性议题的治理中。

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阙天舒教授针对第二单元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在他看来,第二单元的发言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讨论了分离主义政党、跨国公司、美国高科技人才战略问题,从现代化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现代化的路径、政府信任等问题,并针对论文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建议。


附件:会议议程

开幕式

9:00-9:40

逸夫楼一楼报告厅


主持人

门洪华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院长/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长聘特聘教授

领导致辞

吴广明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程竹汝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治学会顾问、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学会年度工作报告

郭定平

(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教授

9:40-10:00

毛主席像前

会议合影

主题报告

(每人发言15分钟)

10:00-11:00

逸夫楼一楼报告厅

主持人:蔡三发(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党委书记,教授)

桑玉成(上海市政治学会名誉会长、复旦大学教授)

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着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秦德君(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东华大学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逻辑与历史经验

高民政(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

军事文明与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

门洪华(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

应对全球治理困境的中国方略

11:00-11:20

茶 歇

11:20-12:20

逸夫楼一楼报告厅


主持人:张树平(上海市政治学会秘书长,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彭勃(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新时代的“中国之治”:国家治理问题与趋势

熊易寒(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

民主的邀请:迈向政府与社会的价值共创

吴新叶(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长聘教授)

社区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路径多样化的检验与再出发

高奇琦(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大模型技术的全球治理方案

分会场一: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互动的多重维度

(每人发言10分钟,点评10分钟)

14:00-15:00

逸夫楼113会议室

第一单元

主持人:陈周旺(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唐亚林(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置换与重构:帝国主义体系的终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孙力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

从军事治理看治理理论扩展的挑战

于洪生(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

从基层治理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七组关系

张振华(上海市政治学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教授

现代国家构建、中国特色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朱新山上海市政治学会理事、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方位与动力特点

点评人:余敏江上海市政治学会理事、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教授)

15:00-15:20

茶 歇






15:20-16:30

逸夫楼113会议室

第二单元

主持人:吴新叶(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长聘教授)

唐兴霖(上海市政治学会理事、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平台社会与人民中心

易承志(上海市政治学会理事、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城市邻避冲突治理中居委会的作用何以发挥?

——基于SL路养老院建设案例的考察

孙磊(上海市政治学会理事、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教授)

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伦理困境:罗尔斯《万民法》再审视

陶庆(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

中国式政治科学现代化路径:田野中发现和发展政治科学

曾纪茂(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社会治理领域全能主义传统再认识

点评人:程亚文(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分会场二:多维治理研究的青年视角

(每人发言10分钟,点评10分钟)

14:00-15:00

衷和楼1802会议室

第一单元

主持人:赵吉(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

上官酒瑞(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从“离家出走”到“家园重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维度

陈亮上海市政治学会理事、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

从“问题迭代”到“协同演进”:毗邻党建的逻辑转换及其治理网络建构

葛天任(上海市政治学会理事、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副教授

国家能力升维:智能时代的国家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郝诗楠(上海市政治学会理事、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从现代化理论到新现代化理论?

点评人:王逸帅上海市政治学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副教授)

15:00-15:20

茶 歇

15:20-16:20

衷和楼1802会议室

第二单元

主持人:翟桂萍(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

周光俊(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副教授)

分离主义政党对外交往的约束框架与策略选择

季程远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政治信任与治理绩效:基于跨国实证的证据

彭泽宇(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青年副研究员)

国家安全视角下的美国国际高技术人才战略(2009-2022

郭中军(上海市政治学会理事、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比较视野下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路径与特色

孙志伟上海市政治学会理事、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技术竞合与产业流动:人工智能时代东道国与跨国公司的互动机制研究

点评人:阙天舒(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