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社科前沿讲座】“一带一路:发展导向型区域合作机制”——李向阳研究员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9-04-10

 

2019年4月9日晚,同济人文高等讲堂系列讲座第70讲、同济大学社会科学前沿讲座第13讲“一带一路:发展导向型区域合作机制”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济人楼101报告厅举行,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亚太学会会长李向阳研究员。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夏立平教授主持了这场高水平的讲座。

 

 

 

李向阳院长的演讲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1)“一带一路”第一阶段取得的进展与面临的问题;(2)“一带一路”的基本属性;(3)“一带一路”的目标;(4)“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

李向阳院长认为,“一带一路”第一阶段取得的进展体现在:夯基垒台、立柱加梁,主要表现在提升了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水平,推动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和扩大了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的规模;完成了总体布局,并指出今后的任务是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在实践层面主要表现为跨越欧亚非的六大经济走廊的建设。第一阶段同样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如国际社会的“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新殖民主义”、“新时期的朝贡体系”、“债权帝国主义或债务陷阱”等质疑;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理解不深,将“一带一路”视为向中央政府索取优惠政策和投资项目的口实;学术界研究大都是在过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加上“一带一路”的帽子,并无关于“一带一路”的实质内容,且对于“一带一路”性质和属性科学研究甚少,对国际社会的质疑回应显得不力。

 

 

李向阳院长指出,“一带一路”的基本属性以发展为导向,有别于西方以规则为导向的国际机制。现有的国际机制包括多边和区域合作机制都是先确定详细的规则,这符合西方的思维模式。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是以古丝绸之路为联系纽带,基础是互联互通,以多元合作机制为治理结构,以义利观为原则,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为沿线国家尤其是欠发达国家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机会。

李向阳院长阐述了“一带一路”的目标。“一带一路”核心是寻求中国与沿途国家之间的利益交集,中国定位“一带一路”需要明确“一带一路”既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也不是对其他国家的援助,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而吸引沿途国家参与也不能一味迎合这些国家的利益,而是寻求双方利益的交集。“一带一路”的目标有四:一、新时期我国周边外交的重要依托;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三、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重大战略平台;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一带一路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将为世界提供全球发展的中国理念,成为全球多边主义的跳板。

 

 

随后,李向阳院长论述了实现“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需要秉持正确义利观。正确的义利观不仅决定了“一带一路”存在的合法性,而且决定了它发展的可持续性。没有义,“一带一路”将失去应有之意;没有利,“一带一路”最终将不可持续。秉持正确义利观要求中国谨慎应对投机行为和道德风险、输血与造血、经济收益与非经济收益的“置换”和跨期风险等挑战;需要协调政府之间的关系,构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机制,搭建落实义利观的载体,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和发展的产业。

 

 

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李向阳院长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听众受益匪浅,现场互动热烈,进一步加深了在场各位同学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