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
2023年9月22日,由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韩国东西大学东亚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上海-釜山合作论坛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会议由同济大学韩国研究中心、韩国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承办,中韩方参会专家聚集一堂参与论坛研讨。韩方有来自首尔大学、东西大学、国立釜庆大学、同德女子大学、釜山大学等机构的多余位专家学者,韩国原驻华大使、东西大学东亚研究院院长辛正承教授和韩国原外交部第一次官、原驻联合国大使赵显出席。来自中联部、外交部、同济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延边大学等机构的20名中方专家学者与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原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于洪君教授,中国原驻韩大使、中国外交部边海司首任司长、同济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宁赋魁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原院长、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原副代表、中国原驻东盟使团团长兼大使、中国原驻智利大使徐步,上海市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府外办一级巡视员傅继红,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吕培明教授出席。
论坛开幕式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同济大学战略研究院/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院长门洪华教授主持,吕培明常务副校长、辛正承大使、傅继红副会长先后致辞,韩国驻沪总领事金英俊视频致辞。
吕培明常务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是疫情结束以来首次在线下举办,会议的顺利召开意义深远。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韩两国关系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我们相信中韩两国、上海釜山两座姊妹城市的合作将继续在互利共赢基础上蓬勃发展,确保中韩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辛正承大使在致辞中指出,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大变局,中韩关系正在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但两国宗旨始终是,在相互尊重和互惠基础上,通过积极沟通发展健康稳定的双边关系。本次论坛不仅可以促进两国地方城市之间的交流、也能促进中韩关系向稳定与建设性的方向发展。辛正承大使表示,希望论坛能够深入探讨最近的国际局势、中韩关系的发展和“上海-釜山”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傅继红副会长在致辞中指出,中韩隔海相望,各领域合作密切,建立友好城市30年来,上海和釜山开展了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合作内容囊括社会、文化、经济、城市建设等各方面,成果丰硕。傅继红会长指出,中韩双方需要秉持“建交”和“结好”的初心、更好维护和发展两国两地友好关系,并引导青年一代更多地参与两地民间交往和城市交流,推动下一个30年的共同繁荣发展。
金英俊总领事在视频致辞中指出,虽然走出了疫情阴霾,但当前国际局势在安全经济方面的不确定性不断扩大,中韩所处的东北亚地区不确定性尤为明显。金英俊指出,中韩之间的战略沟通尤其重要,第八届上海-釜山论坛以“后疫情时代中韩关系与釜山-上海城市合作”为主题恰合时宜,其成功举办会成为釜山和上海、韩国和中国人文交流的坚实“桥梁”,为加强韩中友好合作做出更大贡献。
门洪华教授指出,三年疫情已过,终于在四年之后能够线下开会,共同庆祝“上海-釜山”结为友好城市30周年、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对于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我们也期待着未来跟韩国各界有更深入的交流,尤其是跟学术界、智库界有更深入的探讨。
随后,论坛进入主旨演讲环节,门洪华院长主持了论坛的发言和讨论。
于洪君副部长从东北亚区域的合作潜能、现状与愿景三个方面进行发言。他指出,东北亚地区合作资源丰富,合作潜能大。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北亚各国在新形势下开展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就已经提上日程。尽管很多区域合作理念都没有真正实现或者完全实现,但中日韩三方合作还是有所成就,另有建树。于洪君教授认为,真正意义全面而完整的东北亚合作格局还没有形成,该区域主要还是依靠双边合作推动。关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未来发展,于洪君教授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中日韩三国加强合作,引领东北亚区域合作朝着双边合作、多边合作齐头并进、经济与安全政治协调发展的方向前进。第二,中日韩次区域合作要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有机衔接。第三,将东北亚区域合作和东盟合作相结合,实现整个大东亚的合作。
辛正承大使通过分析最近国际形势和韩中关系,指出韩国政府的对外政策重点考虑对象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东亚安全不确定性在持续增加;第二,经济层面,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萎缩,供应链重构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议题;第三,现任韩国政府试图在韩国综合实力基础上提倡价值与规范的外交,以此拓宽外交领域。辛正承教授展望未来,建议两国妥善管控双边关系,开展中韩高层战略沟通。他指出,经济领域是中韩合作最具潜力的领域,要加强双边关系合作,减少中韩政治议题影响双边经济合作。双边还需要改善国民间的消极感情。
宁赋魁大使在题为“中韩关系与半岛和地区安全”的主旨发言中指出,过去中韩两国在各领域不时出现问题、矛盾甚至有过激烈的争吵,但双方本着维护合作大局和向前看的精神,相互理解、尊重、包容、稳妥地处理了有关分歧,中韩友好合作进程总体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近一年中韩之间矛盾分歧增多,中韩友好合作进程受到冲击。他认为,两国需要凝聚更多共识,坚实推进中韩友好稳定发展。首先,要加强互信,积极拓展共同利益,尊重对方的重大关切和核心利益。第二,要努力构建共同安全的地区秩序和环境。各国要实现自身安全,就不能漠视他国的合理安全关切,就不能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上。第三,坚持对话协商,共同维护半岛和平与安全。半岛问题本质是政治安全问题,一味强化军事同盟、加强地区军事部署,不仅无助于缓和事态,反而会加剧对抗。中韩要加强沟通,客观地看待彼此在半岛问题上的立场、作用和影响力,为降低半岛的军事对抗水平、推动半岛问题的政治解决发挥各自的作用,贡献各自的智慧。第四,要大力开展人文交流,扭转两国国民感情下滑局面。
徐步大使做了以“把握东北亚和平发展的大方向”为主题的发言,致力于推进中韩关系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并对辛正承大使提到的韩国发挥中枢作用的问题进行了回应。他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变乱交织,存在一系列风险和挑战。东北亚地区集中了世界主要军事力量和有核国家,地缘矛盾错综复杂,安全困境始终存在。他认为要实现东北亚地区的长治久安,不能单纯依靠大国力量的均衡,也不能仅仅依赖各国的和平诉求和利益联系,根本上而言,一是需要依托一定的集体身份认同和地区归属感,形成彼此命运与共的认识;二是需要依靠制度的约束和长效机制的保障。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对于破解东北亚安全困境,促进地区和平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徐步大使指出把握东北亚和平发展的大方向,需要地区各国摒弃阵营对抗和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坚持从地区的共同利益出发相向而行,践行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政策行动,相信这也终将惠及各国自身的发展繁荣。
韩国原驻联合国大使赵显教授就“从联合国看国际形势及韩中关系未来发展”为主题作了相关发言。赵显大使从自身任联合国大使和OECD大使的经历谈起,认为联合国正在沦为大国博弈角逐的舞台,国际局势正在刮起旋风,联合国的积极领导角色失去作用。他分析全球趋势和东北亚情势,指出中日韩三国要克服观念差异,以开放心态推进三国合作,以新的观念和方法来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在提问与讨论环节,中韩学者围绕东北亚和平、发展中国家作用、中韩日三边会谈重启、全球治理等展开讨论。
随后,论坛进入分议题讨论阶段。中国前驻韩大使、同济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宁赋魁大使主持了论坛第一个主题“后疫情时代的东北亚走向与中韩关系”的发言和讨论。
同德女子大学中语中国学系教授李东律教授针对“东北亚多边合作与韩中关系”做了主题发言。他指出,中韩关系现在站在历史十字路口,中韩关系未来将恢复还是持续紧张是未知的,我们可以推动中日韩小多边合作,以此促进多边合作发展。
吉林大学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副院郭锐教授针对“东北亚局势新变化与推动构建东北亚安全共同体”做了主题发言。他指出,应发掘不针对任何第三方的共同价值观,共同寻求历史性和解;东北亚国家应该避免陷入高危险战争风险境地并采取共同意志的行动;停战机制向和平机制的转化是和平的根本保障,不应该过高提高和平机制的政治门槛;应寻求域内国家自主化,首先寻求域内国家历史和解,寻求共有解决方案。
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研究教授朴鸿绪教授做了“美中冲突的神话与现实:以脱钩为中心”的主题发言。他指出,从资本逻辑的角度看待中美关系,中美脱钩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中美都具有核威慑力、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两国、中美经济互相依赖性非常大。中美竞争关系不是国家与国家竞争,而是资本与资本冲撞,系统与系统冲撞,美国脱钩话语背后是防止中国不破坏美国的经济利益,不是真的要脱钩,脱钩更可能是美国对内政治的民粹主义话语。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朴东勋教授做了“中美战略竞争与韩国对华政策调整”主题发言。他指出,中韩关系成为阻止东北亚新冷战格局形成的重要力量,如何修复和维护中韩关系对朝鲜半岛乃至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合作共赢具有重要意义。朴东勋教授提出,中韩两国要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两国关系在朝鲜半岛地缘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加强官方、民间交流,增进互信,进一步拓展双方合作新空间;健全和提升对话机制,加强两国战略沟通;让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成为中韩关系健康发展的“稳定锚”。
《东北亚论坛》副主编许佳编审评论指出,中国学者基于中国的实践来期待世界,韩国学者基于世界来理解中国。四位学者虽然角度不同,但是主题都是发展,分析得都很精细。在大国竞争加剧和全球供应链加速重组的大背景之下,东北亚秩序正在重塑,而中韩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中韩是好邻居还是坏邻居是可以塑造的。理性思考中韩关系需要我们求同存异,中韩两国是邻国关系,二者的伙伴关系不仅要提高层次,也要提升质量,中韩两个国家建立互信,两国在地区和平机制建设方面应该怎么做是未来的新课题。
韩国前驻华大使、东西大学东亚研究院院长辛正承大使主持了论坛第二个主题“后疫情时代的中韩关系:机遇与挑战”的发言和讨论。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李开盛研究员做了“韩国的选择与可能的东北亚新冷战”的主题发言。他指出,当前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三个消极现象:两极化趋势、政治逻辑压倒经济逻辑、意识形态对外交干扰上升。他认为,当前东北亚正面临新的地缘政治形势:美日韩三边合作的加强,朝俄的进一步接近,作为地区合作标志的中日韩峰会多年未开。中韩两国应该全面研判形势,以理性务实的态度,主动引导地缘政治博弈走出恶性升级循环,避免东北亚陷入新的冷战。
釜庆大学中国学系畅培教授徐做了“釜山与上海建交 30周年及拓展以地方政府为中心的新型经济合作的必要性”的主题发言。他指出,中央政府角色固然重要,地方政府的经济合作也许是更好的选择。当前,中韩经贸关系受到挑战,其他方面的交流在减少,中韩两国应该思考如何恢复贸易上的相辅相成。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何喜有副教授就“中韩关系与合作的升级转型”的主题发言。他指出,在新全球化的时代特性和东北亚的复杂区域特性之下,中韩关系需要摆脱“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名实不符的窘境,与韩美“全球战略同盟关系”实现再平衡,中韩经济合作需要突破以往的简单要素互补型模式,转变为基于要素价值优化深度合作的“竞合协调型多元共生”模式。
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姜秉焕教授针对“新冠疫情后韩中关系的变化与挑战”做了主题发言。他认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第四次工业革命,都使得中韩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在韩国看来,乌克兰战争导致全球秩序迅速重组,经济安全与军事安全、欧洲安全与东亚安全紧密结合在一起。他强调,中韩双方要加强机制化的合作与沟通,加强公共外交。
同德女子大学李东律教授点评指出,中韩两国关系互相尊重很重要,当前中韩关系在僵持的状态,我们需要有一个突破口,所以举行首脑会谈是很好的突破口,利用中日韩首脑会谈的平台来访问中国也是很好的突破口。
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所长李弘揆教授主持了论坛第三节“后疫情时代的中韩人文交流”的发言与交流。
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研究教授张允美就“中韩人文交流”主题进行发言。她从社会和民间等层面探讨中韩人文交流。她提出,要让市民有能力理解不同的文化,搭建可持续性人文交流的底座。我们要创造人文交流的有效机制,通过人文交流来创造让每一个人幸福的社会,以及让东亚的各国可以共存的社会文化,这是人文交流的宗旨。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副主任邢丽菊教授就“后疫情时代的中韩青年交流展望”主题发言。她指出,过去30年中韩关系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中韩关系发展依然面临很多的挑战。她剖析韩国青年群体整体特点、韩国青年对华认知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指出改善韩国青年对华认知的路径。她强调,要引导韩国青年群体对中韩关系和中国政策全面客观的认识,注重跨文化传播的时效,以具体的实践推动人文交流的纽带,并改善舆论环境,加强危机管控机制,及时化解负面认知,提升民间关系的稳定性。
东西大学中国语学系金彦河教授围绕“韩中人文交流的历史与展望:聚焦现代转型与创造力”发言。他分析中韩人文交流和影响因素、文化实力和文化内容的重要性,探讨中日韩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和创新思维。他提出,要努力实现文化传统的创新性转换,通过两国的人文交流聚集智慧。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预聘助理教授吴笛围绕“上海-釜山城市外交”发言。她认为,城市外交可能会作为改善双边关系的解决方案,因为城市外交灵活性比较强,过去30年中韩城市外交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潜力巨大。她提议,城市外交和人文交流两者结合起来,人文交流更好能够促进跨文化的理解,人文交流能够丰富市民生活,增强城市软实力,更好帮助城市融入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的挑战。
同济大学夏立平教授评论指出,人文交流要从现在的相互认知向认同方向转变,通过构建东亚身份认同实现东亚共同体。他认为,完成上述认同关键的在于,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成就。
随后,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副院长钟振明教授主持了第四节“后疫情时代的上海-釜山城市合作”的发言与讨论。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院长助理刘笑阳副教授就“新时代上海国际化:历史、现实与未来”进行发言。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背景下,城市承担更多的经济职能和政治功能,并依托国家的发展成为全球化的排头兵。城市的国际化不仅仅是城市发展的规律要求,也更是国家与互动的重要基点。上海的国际化历程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缩影,“上海-釜山合作论坛”既源于新时代上海国际化的发展基础,也是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定位的重要呈现。
釜山中国商业论坛会长、釜山大学经济学系金荣载教授围绕“釜山金融中心培育战略和对华合作方案”进行发言。他指出,中韩两国、釜山和上海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很多地方要进行合作,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后两个城市、两个国家需要战略合作。他提议,双方可在金融、海洋经济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华体会网页版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李博英副教授围绕“中韩经贸关系与上海-釜山城市经济合作”进行分析。她指出,中韩贸易结构的逆转并不代表中韩贸易关系发生了问题,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一个正常现象,目前中韩贸易之间的竞争性加强、互补性减弱,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她建议,进一步加强优势互补,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妥善应对中韩在高端高薪技术领域的竞合关系,推动中韩两国加快中韩自贸协定谈判,鼓励中韩两国中小企业开展创新创业合作,上海和釜山可以在贸易、物流、制造业、金融和环保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责任研究员金贤珍围绕“釜山-上海未来发展与青年交流”发言指出,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建立年轻人之间的合作网络非常重要,青年人要直面两国之间的问题,建议充分利用釜山-上海合作论坛持续推动年轻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韩国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李弘揆所长评论指出,青年一代希望看到中韩关系的发展,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体验中国和韩国文化。现在的问题是,中韩两国的青年一代没有更多精力考虑中韩关系发展或上海-釜山合作。我们要考虑他们的立场,帮助他们参与促进双边关系的实践。
在结束全部议题讨论后,论坛举行闭幕式。钟振明副院长主持了闭幕式,辛正承大使和门洪华院长进行总结致辞。
辛正承大使指出,通过本次会议,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对方的想法和立场。从整体来看,我们再次认识到两国关系的重要性,我们谈到了最近中韩关系的挑战和一些困难,以及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双边关系,大家都提出了非常有意义且有建设性的意见。大家提出的建议可总结为:我们今后可以积极开展中日韩等小多边合作,在这方面中韩两国都有共识,而且大家都不愿意看到东北亚地区再次发生新冷战;加强中韩之间的民间交流、促进青年交流和地方城市之间的交流;大家都觉得举行中韩首脑会议非常重要,大家提到如果中韩首脑会议早日举办的话,中国FTA第二阶段谈判也能尽快得到一个结果。他指出,在中韩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多元共生的经贸关系,我们今后有必要就此继续研究。
门洪华院长总结指出,我们正处在大变局、大分化、大组合的新时代,国际关系正在发生重大演变。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调整,东升西降态势继续发展,“全球东方”、“全球南方”的新提法表明了世界格局之变,单极化不得人心,两极化全球担忧,多极化遭受挑战。可以说,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世界,既有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遭受挑战,大国博弈正在全面展开,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巨变的来临。随着冷战后时代的结束,合作与良性竞争的时代不复存在,国家安全被所有国家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安全化时代正在来临,一切问题的判断和处理均与国家安全联系在一起,过度安全化正在成为全球的焦虑。与此同时,我们正在迎来发展中国家大放异彩的时代,“全球南方”是一个重要的时代符号;这是东方思想备受重视的时代,“全球东方”的提出代表了东方全面复兴的时代正在来临;这也是中国被全面聚焦的时代。
门洪华院长认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看待东北亚和中韩关系,我们感受到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世界之变对东北亚的影响和对中韩关系的冲击。由于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同,东北亚的复杂性被进一步激发,安全考虑成为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的首要考虑,过去的关注和现在有了很多变化,在我们逐渐熟知经济“新常态”之时,我们正在历经政治安全关系和外交关系的新常态,大国关系尤其是中美战略竞争的展开,地区关系和地区内的双边关系正在经历新变革。中韩关系的重要性得到确认,但正在经受检验,面向各自的政策调整,如何找到稳定、协调、持续发展之道,事关两个国家和东北亚的稳定与发展。
门洪华院长总结指出,今天30余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从建设性批评和建构的角度,对东北亚情势和中美关系进行评估,对中韩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坦率的讨论,并从多个角度、多个领域提出了改善建议,尤其是,大家的讨论表明,聚焦人文交流和地方合作,我们可以形成富有韧性的双边关系。当然,问题永远是存在的,问题也总是能解决的,只要我们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精神。门洪华院长感谢今天与会的专家学者,感谢大家的莅临、感谢大家的精彩见解和智慧分享。他宣布,第八届上海-釜山合作论坛圆满结束,我们期待着第九届上海-釜山合作论坛明年在韩国釜山举行,期待着两届会议期间我们常来常往!